摘要: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,對我們研究世界宗教現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發,如經典作家一再強調:要從現實的社會、國家出發來解釋宗教現象及其問題;要把宗教問題轉化為社會問題,要用歷史來說明宗教;要以經驗條件來解釋宗教現象及其本質,因為宗教意識形式總是與特定的國家形式、社會形式相聯系的。這些重要的方法論觀念,既有強烈的現實感,又有深邃的歷史感。而歐美學界流行已久、且有廣泛影響的“宗教私人化”“宗教世俗化”理論,卻囿于短淺的歷史觀,長期誤導人們淡化“宗教的社會性”,輕視“宗教存在的長期性”,乃至無視宗教對社會、國家的重要影響。因而,我們確有必要通過回顧學術史,重新認識“宗教與社會、國家”的關系問題。
關鍵詞:宗教;社會;國家;歷史觀;方法論
作者:張志剛,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,山東大學兼職講席教授,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研究員,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基地研究員,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。
期刊: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20年第5期
基金項目: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“宗教中國化的基礎理論建構”(18DA231)階段性成果,中央高?;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——北京大學人文學部跨學科研究平臺建設項目“國家、文明與世界宗教”階段性成果。
附件:重新認識“宗教與社會”*——以宗教對歐美社會、國家的深層影響為例.pdf
(編輯:許津然)